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終極評圖指南第二版


這本書在2000年出版,2007年第二版,可以想見它被重視的程度。標題雖說是給學生的guide,但是我卻認為對台灣的建築師更是受益無窮。

印象最深刻的在第一章:評圖的定義,大概點出了一些台灣建築教育上的盲點。該章對好的設計老師和壞的教學環境有如下的說明:
一、最好的設計老師所扮演的角色為1.訂定明確的評圖目標、2.提供專業建議、3.啟動學習流程、4.確保設計涵蓋了重要議題、5.在統一和彈性間取得平衡、6.確保各組評圖的標準一致
二、設計老師所扮演的角色糟糕的狀況是自認為被評學生的一份子,學生作品是老師的面子,進而要求學生超越學生當有的極限。

想當然耳,在我們的建築教育體制下出來的建築師,對執業的技巧無法像先進國家的組織化、系統化,進而內化成為事務所的專業知識,也就無法享受知識經濟的好處。當然這並不是意味先進國家在實務的評圖系統就可讓建築師穩操勝券,所以第7章便告訴學生們對未來面對專案時應採取的對策。

作者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是帶領學生在評圖存活,但我認為它的實際價值遠超過給學生的建議,或許台灣的建築師應從中思考我們與業主互動的態度與present的技巧。